你见过二战结束前钱学森随美国国防部陆军航空兵科学咨询团赴欧洲考察的照片吗?你见过钱学森旅美期间制作的关于航空与火箭技术的剪报吗?你见到钱学森获得的“彭德利航空航天著述奖”奖杯吗?
《空军》等期刊。(资料照片)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月31日,由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与战争审判与世界和平研究院联合主办的“科学与和平——钱学森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展览揭幕。
2025年也是我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人民科学家钱学森归国70周年。钱学森航天之路的起点在交大,学术生涯发轫于美国。1935年,钱学森怀揣航空救国远大理想赴美深造,决意为民族自立自强贡献自己的力量。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钱学森身处大洋彼岸,心系万里故园,怀着对科学真理的不懈追求以及对人类正义的坚定捍卫,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满腔心血,在技术科学领域取得了众多令世人瞩目的开创性成就,不仅推动了现代航空航天科技的发展,还在战时助力与中国结盟的美国在太平洋战争中战胜日本军国主义,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线上一位杰出的“科学战士”。
钱学森赴美留学护照等。(资料照片)
展览上,220余张图片,以及十多件钱学森的生前遗物,兼具历史与艺术价值。比如,钱学森出国留学前发表的航空火箭方面论文、载有钱学森关于薄壳失稳研究论文的杂志及存放该文手稿的信封、美国陆军航空兵司令阿诺德致钱学森的嘉奖令等。这些珍贵文物和图片,也启示今人——科技实力就是国防实力,而且国防不仅需要强健的体魄,更需要科技创新的智慧。另一方面,藏品展陈也显示中国人民爱好和平的坚定决心和坚强意志,展现中国在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中的担当与自信。
此次展览分为“民族危难中的科学救国理想”“秉持正义,捍卫全球和平”“回馈祖国,开创科学新纪元”三个篇章。事实上,甲午战争后,交通大学因图强而生,诞生于国家危难、民族危亡之时。抗日战争爆发后,包括钱学森在内的一大批交大师生勇敢无畏地奔走在救亡运动前列,活跃在各条战线上,为民族救亡图存做出自己的卓著贡献。而在钱学森1955年回国后,他更是作为技术领导人,为我国科技、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做出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此次在交大闵行校区学生中心举办的展览,由此也成为国防教育“大思政课”的新尝试。当正在校园进行军训的大学学子凝视钱学森的科研手稿时,他们看到的不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份需要传承的使命——用科技力量筑牢国家安全屏障,以创新精神续写和平篇章。据悉,“科学与和平——钱学森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展览展期从9月持续至10月,钱老的科学遗产属于他的祖国,也属于全世界。
高忆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